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话语的建构——以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为中心

    李学林;白秋梅;

    党报党刊是政党传播自身政治主张、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的锐利武器。延安时期,为化解民族危机,改善边区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党报党刊构建、诠释与传播了抗战动员话语体系,留下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尝试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与解读,以“他者”视角,提炼出了抗战动员话语的建构维度:民族主义与阶级意识并举、英雄叙事与群众动员融合、政策宣传与社会动员协同、文化符号与情感动员呼应。这一话语体系最大化聚集利用边区资源凝聚了民众力量、争取各阶层各族人民联合壮大了抗日队伍、敦促联合抵制日军的行动争取了国际支持,不仅在当时产生积极效果,也为动员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2025年05期 v.27;No.14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哲学意蕴与方法论指向

    冯兵;晁代发;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军事理论与辩证逻辑有机统一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全面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和“三大基本规律”,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并参照过去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给予抗日战争整个发展趋势及其前途以科学的说明,是对抗日战争进行哲学思考、宏观研究和科学预测的成功范例,树立了创造性运用整体思维、过程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主体思维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典范。《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意蕴和方法论指向警示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要善于运用主体思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运用辩证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群众路线,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之力。

    2025年05期 v.27;No.143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捷”与“遁”: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战地救护

    严浩月;刘宗灵;

    抗战时期,为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特点,晋察冀边区战地救护工作的开展因时因势有所不同。作战初期,救护以快速、扎实为核心。边区建立分级救治体系,确保伤病员从前线到后方得到连续救治。为提升救治效能,又推动医护人员深入前线开展“初步疗伤”,进一步落实对火线伤员的快抢快救。反“扫荡”时期,救护转向隐蔽、灵活。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边区基于分散、隐匿、就地的救护原则,成功开展了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治工作。这一实践,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医疗卫勤建设的缩影,亦是革命年代共产党人战斗力、组织力和意志力的具象化诠释,对当今社会医疗卫勤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

    2025年05期 v.27;No.143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能源发展研究

  • 三线建设与我国中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研究

    崔一楠;张芮菁;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中西部地区部署了一批大型油气工程,这些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内陆地区的油气产能,推动了勘探开采技术进步,还带动了油气生产基地建设与工业城镇发展,优化了我国油气生产的空间布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油气资源开发形成了以地质普查和区域勘探为先导、用大会战方式提高开发速度、配套工程与资源开发同步推进、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充分彰显等鲜明特点。时至今日,因三线建设而兴的油气工程依然是国家保障能源供给、维护能源安全的战略支点,为中西部地区以及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5年05期 v.27;No.143 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

  • 智能治理:基于“人工智能+”的低空经济治理模式创新

    王珏;

    人工智能对经济和社会的改变是巨大的,以至于“人工智能+”势不可挡。低空经济的横空出世便是有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发展的新型经济业态。本文将低空经济发展与“人工智能+”行动融合,着重研究助推低空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与治理模式变革。研究指出,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改变成本结构、市场结构和推动制度变革,解决低空经济领域的安全、效率和规模三大核心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低空经济的“智能治理”模式,具体包括以规则代码化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以低空智联化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以监管AI化建立安全管控平台和以治理“虚拟化”开创治理新时代四项重要内容。

    2025年05期 v.27;No.143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5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 试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张家玮;

    当前,我国处于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重要时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战略转型的核心支撑。科技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本前提,把握科技创新趋势、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启示,也是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力变革的历史总结,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晶。在新时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科学素养更高的农业劳动者、生产效能更高的劳动资料、数据化形态的农业劳动对象的有机统一体,具有科技水平更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新时代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宏观上应积极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中观上要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微观上需把握人的主体性功能、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以便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积蓄新的动能。

    2025年05期 v.27;No.143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供销合作社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

    陈瑞旭;裴文霞;

    供销合作社作为党的领导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方面做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在基层供销合作社恢复重建和分类改造、“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数字供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以说,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已成为新时代供销合作社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势所在。但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内蕴的独特优势,仍需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采取明晰产权、强化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优化职能、完善体制等举措,才能切实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5期 v.27;No.143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环境司法问题实证研究——以193份裁判文书为考察样本

    傅晶晶;陈朝;余琦;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阶段。国家公园生态法庭作为专门化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在集中解决生态纠纷、惩治环境犯罪、推动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既有研究多是从宏观理论视角展开叙事,缺少基于司法判例的实证分析考察,不能充分回应环境司法保护因地制宜的特点。因此,通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193份裁判文书实证研究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境司法存在赔偿金管理模式不统一、气候变化诉讼尚未实现类案化、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损害赔偿认定混同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遵循环境法治整体统一原则,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了完善赔偿金管理制度、探索气候变化类型诉讼的可行路径、健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法律规范等建议,旨在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司法保护及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v.27;No.143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比例原则适用

    李晗;

    政府在推动数据开放的过程中,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公共数据资源,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这一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人信息权益构成潜在风险。比例原则作为实现利益均衡的帝王法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权益、完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机制的重要意义。由于政府数据开放中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开放程序的危害、知情同意规则的适用性不足、个人信息匿名化技术落后、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权益冲突等困境,应遵循比例原则的精神与要求,对政府数据开放程序适用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审查,并通过强化政府对个人信息数据的合规处理、完善个人信息知情同意规则、强化政府数据开放的技术手段、构建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全周期监管体系等途径,实现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均衡发展,保障政府数据开放中的个人信息权益。

    2025年05期 v.27;No.143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索

  •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数字化红色资源的发展价值与路径研究

    魏荣;黄雨婷;

    在教育强国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数字化红色资源作为红色文化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育人载体,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政策导向分析,数字化红色资源的发展具有资源整合革新、教学场景创新、育人价值升华的三重价值。同时由于数字技术应用的双效性,数字化红色资源在技术开发、教学应用及效果评价等层面面临潜在风险。因此,通过以价值引领重构技术伦理,以技术赋能构建适切化资源生态,以协同育人完善“认知、情感、行为”培养与评价体系,以制度保障强化多方协同政策支持等四个向度的路径优化,旨在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05期 v.27;No.143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年学者论坛

  • 人民监督员制度检视与完善路径

    刘云霄;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和监督检察工作的制度创新。该项制度承载着司法民主的理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检察环节的重要体现,在保障公民参与司法和检察权规范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人民监督员制度仍然存在的定位不清、程序失范、刚性不足等问题,通过考察域外相关制度,并立足我国司法实践,本文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未来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参与式监督的制度属性,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推动制度定位从检察机关单向主导的外部监督机制向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转变,并完善权利保障机制,提升监督过程的诉讼化程度,强化监督意见的实质效力。从根本上而言,仍然要积极推动人民监督员专门立法,实现该项制度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

    2025年05期 v.27;No.143 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乡文化融合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刘佳佳;

    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城乡文化融合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性,通过“过程互嵌—资源共享—主体合作”构筑城乡文化共同体,推动城乡文化形成深度协同、共生共荣的格局。然而,受到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强乡弱的格局依然存在,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依然显著。在新发展阶段,要以城乡文化空间融合为载体、以城乡文化产业融合为动力、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融合为保障、以城乡人才融合为支撑、以城乡治理融合为基础,全面激活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2025年05期 v.27;No.143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