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林;白秋梅;
党报党刊是政党传播自身政治主张、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的锐利武器。延安时期,为化解民族危机,改善边区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党报党刊构建、诠释与传播了抗战动员话语体系,留下了大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尝试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与解读,以“他者”视角,提炼出了抗战动员话语的建构维度:民族主义与阶级意识并举、英雄叙事与群众动员融合、政策宣传与社会动员协同、文化符号与情感动员呼应。这一话语体系最大化聚集利用边区资源凝聚了民众力量、争取各阶层各族人民联合壮大了抗日队伍、敦促联合抵制日军的行动争取了国际支持,不仅在当时产生积极效果,也为动员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2025年05期 v.27;No.14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兵;晁代发;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军事理论与辩证逻辑有机统一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全面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和“三大基本规律”,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并参照过去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给予抗日战争整个发展趋势及其前途以科学的说明,是对抗日战争进行哲学思考、宏观研究和科学预测的成功范例,树立了创造性运用整体思维、过程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主体思维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典范。《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意蕴和方法论指向警示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要善于运用主体思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运用辩证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群众路线,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之力。
2025年05期 v.27;No.143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浩月;刘宗灵;
抗战时期,为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特点,晋察冀边区战地救护工作的开展因时因势有所不同。作战初期,救护以快速、扎实为核心。边区建立分级救治体系,确保伤病员从前线到后方得到连续救治。为提升救治效能,又推动医护人员深入前线开展“初步疗伤”,进一步落实对火线伤员的快抢快救。反“扫荡”时期,救护转向隐蔽、灵活。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边区基于分散、隐匿、就地的救护原则,成功开展了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治工作。这一实践,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医疗卫勤建设的缩影,亦是革命年代共产党人战斗力、组织力和意志力的具象化诠释,对当今社会医疗卫勤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
2025年05期 v.27;No.143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